封控期间,在徐行碧桂园小区,小区党员们自发成立了一支由40多人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划分为信息沟通组 、核酸检测组、 物资搬运组、 物资团购组4个小组来协助居委、物业共同维护封控期间小区的日常管理,为居民解决吃穿用度、核酸检测、抗原发放等实际问题。他们中有古稀老人、哺乳期妈妈、企业负责人、老师,不同身份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在疫情面前却主动承担起一份责任。
这支队伍因疫情而起,如今防疫日趋明朗,队伍默默开始消散,好在这段时日以来的点滴也被党员先锋小队的队长孙叶清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队伍成立的当天,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一群无畏的战士站出来了,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不是被动被安排,而是主动去分担。而作为基层党员,我们是没有任何理由规避风险的,在形势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顶头而上。”
那是在封控最初的一段时间,疫情还在持续蔓延中,一边居委、物业为居民核酸、物资发放、配药等忙得焦头烂额,一边是小区内不断增加的私团,以及一些居民的不理解。“当时小区党员群内许多党员就提议成立工作组,一同支援小区的抗疫。”孙叶清表示,“向居委一报备,便得到了支持。”
先锋队成立后,信息组立即筹谋采写编辑防疫日志,每日在业主群内发送,让居民及时了解社区防疫的各项工作,当前的疫情形势、困难,赞扬邻里间的相互扶持,为奋战一线的志愿者、物业、居委发声,消解因信息不畅导致的误会,果然防疫日志日更后,业主群内的负能量就少了许多。就像孙叶清在日记中写到的,“当越来越多人看到别人的付出,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为别人付出的队伍当中来,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点放在我能做些什么而不是为什么会这样的念头上。”
另一方为了不让居民胡乱地参加私团,增加感染风险。先锋小队通过网络对小区居民进行了一场关于短缺物资的民意调查,将团购组分成肉、生活必需品、蔬菜、奶制品、水果5个小组,并把小区内原有的“团长”进行整合,精选出5位“团长”开展公益团购,每次团购前对商家的资质、货品来源、送货人员核酸码等详细审核。这样一来既满足了居民们的日常需求,也使得团购更为安全,收获了居民们的认可。
翻看孙叶清的日记,藏着许多感动的人和事。小夏是信息组的一员,也是一位哺乳期的妈妈,为了尽快将每日的防疫日志编排好,她常常要熬过午夜才能睡觉,对于小夏而言在脑力和体力上都是一个考验。小夏的孩子11个月大,正处在爬行期,白天要照料孩子极度耗费精力,所以只有等到宝宝睡着后开始工作,一遍遍的改稿排版,不厌其烦,但对于自己的辛苦,小夏从不言说,只是默默的做事。“我至今也不知道,她全名叫什么,住几号楼,在哪里工作,更加没有见过面。”孙叶清说。
“身为党员的他们根植于内心的为党和人民做事情”,在一篇日记中她这样描述一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周树根,他是小区两幢楼的楼组长,老先生今年已七十有三,可疫情以来,任是没休息过一天,有时在楼组的微信群里凌晨2、3点还能瞧见他在发防疫信息,早上5点又开始发核酸的通知。“他时常是上午核酸,下午为居民送物资,感觉老人家始终有用不完的精力。”孙叶清感慨道。
小赵现在是一位宝妈,3月底封控时,她已怀孕39周了,身为楼组长的任倬灏知晓后十分关心小赵,从告知入院产检的方法流程、帮助联系就医渠道、到出院后告知进小区的政策……生产前后,任倬灏可以说是“手把手”地给小赵家提供帮助。小赵说记得产后不久刚回到小区时,发现孩子的尿不湿快用完了,晚上又无从购买,任组长得知后,立即在邻里间发动寻找,到了晚上10点尿不湿就给送到了家门口,这让一家人备受感动。
孙叶清坦言这段时间以来,小区内有太多的故事和人值得被点赞,记录的只是其中的小部分,但最美好的东西永远是被人所记住的,就像山谷中留有那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