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暴发以来,安新村党总支落实上级疫情防控精神,做到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落实、第一时间管控,团结带领全体村干部、志愿者群体立足本职岗位,坚守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线”,全力守护村民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我与群众面对面,疫情防控我们在行动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022年3月3日,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夜幕降临,一通告知有密接人员居住在王宅的电话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全村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所有人员立即到岗,按预案执行。全体村干部会同徐行镇疫情防控突击队连夜拉起警戒隔离线,支援核酸检测点,要求所有村民及外来人员严格按照一米线距离有序排队,等待核酸检测;医护人员挑灯奋战,熟练操作,村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各司其职,维持秩序、排查人员……每一项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不眠之夜后,王宅村民组采取2+12的管控措施,封控期内,联组干部、村民组长、志愿者们主动作为,不管是抗原检测、物资发放,还是拉铁丝网、环境消杀,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到位。志愿者们总说:“一声声谢谢、辛苦了,小朋友投来的微笑,就是一股股暖流,温暖着大家,再苦再累也值得!”病毒可以被隔离,但爱和关怀不会被隔离。
我是党员做先锋,最佳队员老村长
他是村里的老党员,也是原安新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原本隔离在家的他主动请缨,和村里的年轻人们同吃同住,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为他们出谋划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在细节处发挥着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就是安新村的条线干部高峰。
在抗疫最艰难的时期,他成了安新村的“最佳候补队员”。每天早晨总是他起得最早,主动担负起联系村民组及辖区企业登记发放抗原、记录反馈信息的工作,并详细记录在他的小本本上,细致、认真、热心是他一贯的工作风格,“你们还有其他事要忙,我年纪大了反正早上睡不着,这点小事就交给我来做吧!”,如此质朴的一句话却体现出他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大家经常是一问:“高主任人呢?”,闲不住的他得知临时隔离点回来的村民缺少物资,便骑着小电驴给他们送温暖去了,或是还没吃上一口热饭,就忙着去领取防疫物资,想着尽快将物资安置妥当……
在至暗时刻里,老村长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同心抗疫,初心不改,他所散发的红色能量感染着鼓舞着带动着所有人继续坚持下去,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我是党员志愿者,共筑防疫“城墙”
通宵达旦的医护人员们、坚守一线的村干部们、村组里的党员志愿者们、及时下沉的机关志愿者们、参与在这场战疫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无名英雄,共筑起抵抗疫情的坚固“城墙”,每个志愿者都是抗疫这条长城的一片砖瓦。3月3日起,安新村开启了防疫战斗模式,19个村民组道口由志愿者们24小时的坚守,核酸检测的各关口有身着大白的志愿者们登记进出人员信息,各个角落、各个关节、各个道口都有我们志愿者或白或绿或红的身影,在我们抗疫长城的上空唤起希望的彩虹。“共克时艰,众志成城,只要我们同心协力,病毒追赶不上我们!”这是志愿者们共同的心声。
我为群众办实事,急事快办解燃眉之急
1月24日,一通语气急促的求助电话打破了村委会年前宁静祥和的气氛,是居住在秦家村民组的94岁高龄的抗美援朝退伍老兵秦伟豪家打来的求助电话。老秦因病需要24小时靠呼吸机吸氧维持生命,这一天,恰巧日常送氧气的师傅因病无法配送,家中亲属在市区工作无法及时赶回,无奈之下,这才打电话到村委会寻求帮助。
当村委会得知老人的氧气只剩下半瓶,情况紧急,救人如救火,一刻也不能耽误,村干部们及时联系了面包车,立即赶往娄塘氧气厂。当天还下着雨,通往老兵家的路又窄又泥泞,车辆进出不便,要想将氧气瓶及时送到,只得人工搬运一段路程,这时120斤重的氧气钢瓶仿佛也没有那么沉重了,雨水打在身上也没有那么寒冷了,救人的热忱之心此时成为他们心中的所有。
当老秦的妻子看到村干部身上因搬运钢瓶而被雨水和污泥打湿、弄脏的衣服,眼含着热泪,向村委会及村委干部们表示了由衷的感谢。“老妈妈,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一句简单又平实的话是村委会及村干部们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实事,服务群众热忱之心的最佳写照,让党的温暖在人民心中扎根、开花、结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