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作为徐行镇首家建成的邻里中心,位于徐行新市镇中心地带,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参与各类活动,辐射周边7个社区、2个村,约4万居民。中心结合周边主要人群分布,根据建筑的空间形态布局进行功能定位,着眼居民多元服务需求,着力把“党建+邻里中心”打造成老、中、青、少、幼各年龄层“愿意来、喜欢来、还想来”的温馨家园。徐行老百姓的家门口多了这个好去处,启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作为徐行镇首家建成的邻里中心,位于徐行新市镇中心地带,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参与各类活动,辐射周边7个社区、2个村,约4万居民。中心结合周边主要人群分布,根据建筑的空间形态布局进行功能定位,着眼居民多元服务需求,着力把“党建+邻里中心”打造成老、中、青、少、幼各年龄层“愿意来、喜欢来、还想来”的温馨家园。徐行老百姓的家门口多了这个好去处,而故事也在每天发生着……启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作为徐行镇首家建成的邻里中心,位于徐行新市镇中心地带,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余人参与各类活动,辐射周边7个社区、2个村,约4万居民。中心结合周边主要人群分布,根据建筑的空间形态布局进行功能定位,着眼居民多元服务需求,着力把“党建+邻里中心”打造成老、中、青、少、幼各年龄层“愿意来、喜欢来、还想来”的温馨家园。徐行老百姓的家门口多了这个好去处,而故事也在每天发生着……而故事也在每天发生着……
古稀之年,写好老有所养“大文章”
民以食为天,老年人的就餐“小事”实为民生大事。原先,老年人助餐卡的办理点设在曹王助老社,“政策虽好,但是办理起来不太容易。”家住徐行镇上的老人前往曹王助老社办理后在启新社区人大联络站反映了这个问题。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启新社区迅速行动,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平台,召集我镇社区办主任、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和居民代表,将“联络站”升级为“议事厅”,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经过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有些老年人因距离远而放弃办理助餐补贴,这让我们意识到好政策需要好落实,要让好政策惠及到每个老年人。
经各方协调,现场最终商定解决方案,在启新社区我嘉·邻里中心增设办理点,并由启新社区代收助餐补贴材料,方便徐行镇片区的村居民能够就近办理。“这样方便多了,我回去就喊隔壁的老张也来办理。”会后居民代表纷纷为此举点赞。
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就得出实招、下真功,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现如今,餐厅在闲暇时变为共享客厅,老年朋友们早早地就来到餐厅,聚在一起喝茶聊天,等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出锅。餐厅开放日日均供应量近百份,老年人就餐便利度、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我嘉餐厅居高不下的人气带动了更多人的到来,中心成为了徐行镇“打卡”新地标。
知命之年,续谱银龄悦舞“新活力”
当谈及退休生活,显著的变化莫过于日常节奏的放慢。昔日繁忙的工作日变得轻松,这种转变有时会让人们感受到自我价值的模糊,甚至产生困惑和失落感。然而,一些即将或已经迈入退休行列的叔叔阿姨们,因着一个共同的热爱——跳舞,走到了一起。他们每周准时相约,广场舞和交谊舞轮流上阵,成为了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使得邻里中心的舞蹈室总是热闹非凡,实现了其功能的最大化。
“我们何不组建一支正式的舞蹈队?”顾阿姨向大家提议道“期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舞蹈队能代表社区参加各类表演和比赛”。这一建议得到了大家热烈响应,阿姨们纷纷表示,“以前像是在自娱自乐,现在仿佛找到了组织和归属,内心也更加有底气了。”于是,大家一拍即合,推选顾阿姨为舞蹈队队长,负责指导大家跳舞,启新社区的舞蹈队就这样应运而生了。这不,他们最近正在为今年的广场舞比赛紧锣密鼓地排练着。
启新社区依托邻里中心这一平台,积极挖掘并引导有文化才能的退休人员参与社区各类团体和活动,这不仅让他们的生活恢复了规律、减少了焦虑感,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社区中找到了新的价值感,激发“花甲”新活力,也增强了他们服务社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而立之年,当好非遗传承“守艺人”
徐行草编,作为嘉定区最引人注目的非遗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卓越审美价值令人瞩目。这一工艺拥有超过千年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原创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使得徐行被誉为“草编之乡”。
然而,草编的传承并非易事,不能仅依赖于老一辈的坚守,也不能只寄望于年轻一代的自然接手。如何吸纳青年人参与进来,让他们认识到徐行草编文化的丰厚底蕴?带着这个问题,启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负责人带队走访了徐行当地草编文创馆、草编公司等以草编产品创新、编织、文化传承为主的专业机构。经过一系列深入了解和调研,中心积极策划了“指尖上的非遗”系列活动,如草编文化讲堂、非遗体验等,以吸引青年人亲身体验徐行草编的魅力。此外,还邀请到徐行草编市级非遗传承人、上海市劳模、工匠王勤“坐镇”中心,开展草编系列讲座、培训、展览展示、亲子手工体验等活动,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3月,中心开设为期一个月的长期培训班,以小班形式对固定人员开展培训,经过一个周期的学习,学员们成功制作出了精美的草编圆筒包。青年草编培训班的开设不仅提升了辖区内喜爱草编的青年人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也引发了他们对非遗传承的深入思考。草编的老手艺人通过传授技艺,将文化自信深深植入年轻人一代的内心,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共鸣。
外傅之年,唱响社区治理“童期声”
众所周知,小朋友在家中堪比“小皇帝”般的存在,主打一个说话管用,家长“买账”,特别是对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家中“小皇帝”的话那就是“一道圣旨”啊。以此为契机,“徐小囡”红领巾社区议事厅在邻里中心成功孵化。以季老师为号召人,小朋友为切入点,宣传带动家长走进社区、关心社区、融入社区。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们既是小小宣传员,也是小区志愿者。对于小朋友们的劝说,大家显得特别“买账”,同时也真正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了“从小做起”的口号。
结合近期消防安全工作,“徐小囡”红领巾少先队员们走进邻里中心议事厅就消防安全课题开展讨论,利用课余时间为社区录制了宣传消防安全的音频,依托“童新同声”广播站在小区内循环播放,用“童言童语”的倡议形式持续宣传消防安全,既确保了宣传的广度,又强化了宣传的力度,为社区治理注入了“童期声”。
垂髫之年,携手家庭共系“第一扣”
都说把“老和小”照顾好了,中青年们才能在外放心干事业。针对周边家庭的需求,中心也设立了宝宝屋、儿童之家等活动场地,可开展感统训练等游戏以及亲子阅读活动。虽说设施齐全,但这些设施仍然无法满足0-3岁婴幼儿的需要。
从“我们有什么”到“居民要什么”,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邻里中心“能提供什么”,如何让老百姓的“心愿清单”成为“幸福账单”成为了新的课题。怎么才能更好地为年轻的父母和三岁以下的婴幼儿提供专业服务以及一个安全、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场所?邻里中心联系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经过需求调研、摸清社区儿童底数,华师大幼儿园决定承包社区2024年全年0-3岁送早教进社区的系列活动,通过早教课程带动参与家庭走出家门,走进社区,助力社区和谐发展,积极参与社区治理。
民心所向,忧之念之。启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充分发挥“邻”聚力、“新”连心作用,在阵地建设上“接地气”,在活动组织上“冒热气”,在服务居民上“聚人气”,让“党建+邻里中心”成为加强党的领导、优化社区服务、增进邻里关爱、促进小区和谐、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新平台,力求“全覆盖”、“无盲区”,打造好徐行居民的第二个“家”。
随着大家对邻里中心的认识愈加深入,越来越多人从接受者变成传播者,从而让越来越多人来到这个“家”,用自己的经历讲述徐行的邻里故事,传递正能量。他们在这里发挥所长、反哺家乡,为启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我嘉·邻里中心)的长效运营注入不竭动力,共同创造邻里中心的美好未来,共同书写徐行的美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