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了让市民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8月14日,由嘉定区精神文明办主办,徐行镇精神文明办承办的2024年嘉定区“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保利艺术课堂——“上海的声音”沪剧普及展演活动在上海市文明村劳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
活动邀请了上海沪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吉燕萍为大家进行了沪剧发展史的知识普及和经典选段的演唱。吉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上海沪剧的形成和历史,“海派文化”的精髓就是:“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在“海派文化”中,沪剧就是一个杰出的、典型的代表。沪剧从民间而来,但与很多剧种的不同点,在于沪剧“快速的城市化”。因为生长在上海,沪剧完成了广场戏剧向城市戏剧的转移,它代表的是城市文化、市民文化。
此外,吉老师还强调了沪剧在不同文化传承和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沪剧生于上海,更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当代人的所思所想、情感诉求。上海的文化是多元的,沪剧也区别于其他剧种,吸收了话剧、电影、歌剧的营养,形成了独特的表演方式。
讲座之余,吉老师为我们带来了《江姐》、《办喜事》、《秋月》等多个唱段,带领大家深入浅出地感受沪剧艺术的魅力,获得现场阵阵掌声。
接下来,嘉定区将进一步深化市民修身行动,广泛开展生活化、接地气的文明村、单位、小区创建活动,进一步厚植上海的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居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素养。